BACA艺术中心旮旯空间正在展出伦敦艺术大学师生联展“双镜头”,青年影像艺术家邹京伯作为参展艺术家之一,和我们分享了他的作品创作心路历程。
青年影像艺术家 邹京伯
BACA艺术设计预科班校友
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传媒学院摄影系
他的作品多通过影像艺术,在中国传统与西方当代艺术间寻找平衡点,尝试探索传统与现代、古老中国与现代西方的碰撞与融合。
Q1:这次展出的作品“Undercurrent”,它的灵感来源于哪里?
A1: 《之下》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很多方面,像生活中、社会中、甚至宗教哲学中。我本人是佛教徒,佛教经典和其思想对我影响很深,比如佛教所倡导的众生平等、色相皆空等概念成为了我创作中无意识存在的一部分。我也曾研究日本的禅宗,事实上,它给了我创作“Undercurrent”系列的启发。在 《箭术与禅心》一书中,曾提到一个概念——“禅无处不在”,这个概念引发我的好奇心,进而去探索不可见的世界究竟是什么?那里存在什么?可能是一个眼神、一个瞬间、一段对话、某个东西或场景带给你的感觉……这一不可见、不可说的世界于我而言具有无限美感。我希望通过作品能将这一感悟分享、传达给更多的人,邀请大家一同欣赏“之下”的世界。
Q2:动态影像创作中,哪些艺术家对你的影响比较深?
A2:对我影响比较深的艺术家有比尔·维奥拉(Bill Viola)、何藩等。比尔·维奥拉的影像装置艺术可以说是艺术与科技的完美结合,值得每一位从事影像艺术创作的人去学习、研究。第一次看到何藩的摄影作品是很多年前了,其作品中的故事性、画面中特有的东方美感对当时的我冲击很大。曾经有人将艺术作品比作一个空盒,它可以承载不同内容。我希望做的是提供内容,由接收者来选择承载内容的载体。
Q3:和我们分享你在进行摄影创作时的工作方法吧。
A3:我对影像创作的过程要求比较严谨。通常,我会根据事先准备好的作品表达内容和预期呈现方式进行画面或场景设计,经过不断调整确定最终效果,之后在各地选景进行拍摄。换言之,在开始拍摄之前,作品已经在纸上成型,所以比起前期的大量工作,拍摄到后期这一过程相对轻松。我个人比较倾向于古法摄影,比如大画幅胶片摄影、铂金印相都是我常用的技法。
Q4:你认为在BACA艺术设计预科这一年对你之后在英国伦敦艺术大学学习有哪些帮助?
A4:在一年的
BACA艺术设计预科学习时,我感觉每一天过得都很充实。此前我从未系统地创作单幅或一系列作品,在BACA艺术设计预科的课堂上我学会了如何实现我的想法,了解到“从无到有”的过程是怎样的,以及如何“从无到有”,为什么“无”,为什么“有”。在这里的学习充分帮助我整理出清晰的艺术作品创作脉络,我无法想象如果没有在BACA学习,去英国会陷入怎样的窘境。伦敦艺术大学的学习节奏比较紧张,然而在BACA艺术设计预科的一年学习让我在伦艺如鱼得水。
Q5:这次参加BACA艺术中心、伦敦艺术大学师生联展,你的感受如何?
A5:十分荣幸并衷心感谢Charlie Dutton和BACA艺术中心邀请我参加这次展览,我对展览环境和开幕式非常满意。BACA国际艺术教育中心和伦敦艺术大学在国内校友众多,可喜的是,现在BACA艺术中心成立,给了我们向公众展示并考量自己作品的机会,提供了一个交流和相互学习的平台,对此我很兴奋
邹京伯与BACA艺术中心馆长Charlie Dutton
| 展览地点 |
北京市东城区雍和大厦B座125室
| 预约方式|
欢迎致电 010-84195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