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个充满感情的城市,一个自由而不激烈、保守而不顽固的国度--曹琳琪
在刚开始考虑出国留学的时候,设想过很多在不同国家学习的场景,看过了很多作品之后还是选择了英国。但留学毕竟不是能够随意决定的事,身临其境和想象还是差了很多,再加上专业还不能够确定,所以决心去英国看一看。
这个团队里有很多将来想要去英国留学的学生,大家有着相同的背景,很多成了日后还在联络的朋友。
到英国刚见到房东的时候都很紧张,觉得在中国学的英语都忘了,一时不知该怎么去跟他沟通,好在房东为人很热情。和大部分的外国人一样,他也对中国很好奇,喜欢学一两句中文,这其实对我们双方的语言能力都有锻炼,我们为他用英文解释他不解的中文词汇,他也会在交流中从我们困惑的表情看出我们在有些地方没有明白他的意思,并非常乐意地为我们解释。
在那里的日常生活很充实,每一天都安排得很满。上午会在UAL的语言中心上课,在来上课的路上,可以顺便体验一下伦敦的“地铁早高峰”,等了好几班车都上不去的事情不只会在北京的一号线发生。英语课是英国人授课,所有的对话只能够用英文,班上有很多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不同的文化在这里都变得谦卑,为沟通打破了界限。
每周会有两天下午在UAL的学院上专业课,这不仅是了解相关专业的好机会,还可以跟老师交流自己的作品,得到很多宝贵的建议。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堂课还是在CSM上Fashion课的时候,由于教学楼内的水管出问题,我们不得不离开教室,这是老师突然提出了我们可以去附近的咖啡馆边喝下午茶边上课的建议。在咖啡馆,我们就着AMAZING TEA(我们给它临时取的名)听着AUDREY老师(山本耀司的设计师)讲她的的工作经历,我们把自己对未来所有的困惑一气儿地投给了老师让她慢慢为我们解答。
除了上面写道的那个充满收获的“意外”,其他的课程也都富有实践性,视觉营销课程的老师带着我们去欧洲最大的购物商场去看橱窗陈列,室内设计的老师为了给我们更多的灵感带着我们去看家具展览。
除去正常的上课时间之外,还参观了V&A、Tate等博物馆,这些地方早在国内上课的时候就有听老师专门讲过,其展品的精致与其他相关设施的用心良苦都让人心神向往。
当然,在伦敦令人沉迷的不只是这些已在世界有名的建筑,她的街道、她的绿茵、她的静谧的流水让人满眼望去都是景,促人想象。想要留在一个城市的理由有很多,其中包括生活需要的一切和在生活之外能够想象的空间,然而那里给我的远远不止这些。
“自由而不激烈、保守而不顽固”是徐志摩先生的原话,这也是当初他从美国转学到英国的重要缘由。尊重人权又不过度自由,英国人找到了一个在此之中平衡的点。他们在生活中透露出的细节都能让外来人看出他们的性格,这些性格中有些能让人感到温暖,有些能让人感到感性,这对于我们都是享受。
2. 体验英伦21天-- 胡佳玥
因为我本身是在读设计的大三学生,有意向出国读研,但是又实在不清楚外国研究生录取的情况,所以这次选择参加了伦艺的寒假游学课程。在伦敦体验了三周的大学设计课程和其语言中心的英语课程。
说实话,在去之前一直很慌张,现在想来也慌张,带着自己甚少实战过的英语技能,冒冒然地来到一个完全不同于中国的西方国家。想到要和房东每日闲聊、拉家常就觉得紧张得不知所措。不过事实证明,过多的担忧都是不必要的,因为在这里生活的这段日子里,我有幸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更加清楚了自己未来的学术方向。
先说说在伦艺语言中心的英语课程。我们去的第一天,中心的老师先通过简单的面试根据我们各自的英语水平进行了分班。班里的每一个同学都是来自世界的各个地方。有行事利落的意大利同学,口音极重的希腊同学,永远礼貌且萌到不行的日本同学,长了一张逆生长面貌的泰国同学。大家唯一的交流方式就是英语,当然跟日本同学偶尔交流交流汉字也是我乐此不疲的一件事。所以在老师的协助下,我们变成了一个共同进步的英语学习小组织。在这近20天的英语学习中,于我来说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用一个好心态来学习英语,英语学习并不困难,多使用多熟练就会变得很容易。
每周的上午都是英语课程,其实我觉得是帮助我们下午专业学习和游览伦敦的一个铺垫。因为我们学设计之前考学的时候都是学习造型的,所以在这次伦敦博物馆之行,最让我震撼的是national gallery,也就是英国的国家美术馆,在那里我看到了太多让我感动的大师原画,以前只能书本里见到的大师真迹。伦敦浓郁的文化氛围也是最终吸引我选择去留学的一个原因。
言归正传,我们去伦敦是学习的嘛,在这三周内我们分别体验了伦艺的服装设计,室内设计,视觉营销三个课程。其中中央圣马丁的服装设计课程,雷厉风行的老师,紧张的课程节奏,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倍感压力,但也正如老师所说,只有在这种快节奏的压力下我们才能学到知识。还有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课程就是视觉营销课程,这项课程是我之前在国内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其实简单些说就是橱窗展示。老师代替纸上谈兵的教学方式直接带着我们去商场进行实地调研,也着实是个新奇的体验。
总而言之,在伦敦的生活实在是让人难忘。每一天都有新的乐趣点。每一天都有新鲜的市集被我们发掘!伦敦人与我之前听闻的冷漠不同,他们向我们展现得更多的是礼貌和风度。来伦敦吧,必定会是一次难忘的体验。
3. 学.食.住.行--梁颖芝
学。
伦艺语言中心,伦艺的各大学院,伦敦的博物馆……
这些就是我们每个周一到周五在伦敦要呆的地方。在旅游的过程中学习,在玩耍的过程中学习……
每周都有一个下午的时间去不一样的博物馆,博物馆里,有各国的收藏品。伦敦是一个首都,也是一个旅游城市,也是集政治经济文化于一身的城市,博物馆恰恰证实了这一点。
说到学校,不得不提我们参观过的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从学院的名声、外观、一直到学院的学生和学习氛围,无一不是我所向往的。在学院上课的时间虽短暂,但,在我看来,我感受到的比学到的要重要。
食。
说到吃,不得不说,其实伦敦的食肆并没有好吃到哪里去,但是,伦敦人都有颗吃货的心。在伦敦,你可以找到各式各样的饭店,小吃。不同国家的食物,伦敦人能把它们聚在一起,就像它们一直都是一起一样。
千层面是我在伦敦呆的三周里,最爱的。英式早餐虽然没什么,但是这是来英国旅游必须品尝的。因为每当周末,大家都不用上班的时候,伦敦人一般会9点醒来,然后在早午餐之间的时间,来个英式早餐,一杯茶或咖啡,一份报纸,开始一个愉快的周末…….
住。
这一次,我们住的是寄宿家庭,算是为以后出国先预习一下。
Natalie是个很nice的房东,她有两个孩子。离地铁站就5分钟的步行路程。他们家是一个三层高的房子。一层是客厅和厨房,我们的房间是在二层,三层是主卧。Natalie是个素食者,但是她能做出很美味的食物,她应该是我们同学中的房东里最会做菜的……
行。
在伦敦,计程车很贵,所以我们学生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还是地铁。代表处的老师已经为我们准备好地铁周票,只要有这个,地铁不限次数任意乘坐。
所以,我们也不能枉费这张地铁卡……
4. 记忆里的伦敦21天--胡予譞
一切都比我预想中的好。本来做好了迎接寒冷或者天天阴雨的准备,结果第一个星期天气都出奇的好,给我做英语课分班面试的Verity说我真幸运,之前伦敦一直下了好几个礼拜的雨。
除了周末,每天上午都要在九点准时到达伦艺语言中心。说说这里的语言课吧,英国人教英语的方式跟我们国内从小背单词做卷子的教学方式非常不一样。首先语言环境有了,而且是个特别轻松有趣的环境,在这个环境里你没有考试不及格的压力,有的是一个个既长见识又长英语的话题,有的是你和身边同学聊天拼字做海报,不管是操着卡哇伊口音的日本妹子,热情独立的巴西妹子,礼貌温柔的泰国妹子,还是酷酷的瑞典小哥,大家都有着自己的故事自己的文化自己的梦想,又都为了英语这件事聚在了这里,所以说伦敦是世界的。
每个礼拜有两个下午会去伦艺不同校区,体验不同的艺术设计课程。 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的服装设计课老师很敬业,即使大楼停水这种不可抗力造成的无上课场地,也带大家到附近的咖啡屋,喝茶聊天答疑解惑,一直到下课时间。伦敦时装学院的视觉营销课老师把我们带到westfield商场做调查研究,欧洲的橱窗提前我们一百年就形成了一个完整体系,我想这项艺术在发展中的中国应该很有市场和前景吧。我很喜欢我们在切尔西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室内设计课上做的拼贴构思和设计。
另外,行程里每个礼拜都会去参观不同的美术馆博物馆。学艺术的一定不能错过,油画雕塑摄影装置古迹服装珠宝,任何形式的艺术作品都有,如果时间允许,我大概可以一整天的泡在那里。其余的时间我们也豪不客气的都把自己的行程排的满满的。无论是博物馆还是街头艺人,西区的音乐剧还是市集里各种神奇的摊位,你都能感受到在伦敦,艺术是自由并且被尊重的,人人都是艺术家。
《MAMA MIA》:来伦敦怎么能错过西区音乐剧!可惜碰上情人节,音乐剧一票难求,没能再看一场。
太多的地方太多的故事,在我写这篇游记的时候都冲回我脑袋里。除了硬盘里4个G的照片,拼死拼活扛回来的衣服包包,现在还活跃在我生活里挥之不去的应该就是一个梦想的方向,和“我的团友是**”这个微信群里的那几位吧。